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方的辅导员 ——我校举行2025年度学生工作专题培训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5-03-10浏览次数:15


为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学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2025113日,我校举办了2025年度第一场辅导员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学生工作处王方处长主持,邀请全国最美辅导员、南京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李兴华副教授和全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扬州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左红梅教授做作专题报告。



南京大学李兴华副部长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聊聊辅导员工作的‘借力’”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辅导员工作中的“借力”智慧。一是“借力”于学生,完善有特色的网格化研究生管理体系;二是“借力”于各类专业教师,以“党建+思政”的理念,建设师生成长共同体;三是“借力”于领导,常态化举办“书记院长下午茶”“导师来了”“花园茶话会”等活动;四是“借力”于朋辈,开展多层次学术分享会,营造浓厚学术氛围。通过巧妙地借助各方力量,集聚各方资源,让学生获得成长,辅导员工作更加高效,相关老师和同学收获价值感和意义感,最终达成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良好格局。



扬州大学左红梅教授以“沉浸、主动、突破、蝶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的进阶之路”为主题,为辅导员们指明了成长的方向。左教授分享了她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学生工作一线的动人故事;描绘了她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特点,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勇于突破自我,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职业追求。她详细阐述了“红梅引航”教育部全国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五位一体”的工作矩阵,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在思想引领、情感诊疗、青辅引路、助学攻坚和家庭教育五个板块中深耕细作,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分享了崇高的育人助人情怀和实用的工作思路方法。



通过此次培训,辅导员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工作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家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条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辅导员心得体会


水文院辅导员林彦:通过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学生管理,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李兴华副部长的分享使我明白,辅导员应学会整合资源、借助外部力量,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全方位、平台化”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影响力。左红梅副书记关于“红梅引航”辅导员工作室的实践分享则让我获取了更多网络思政的工作新思路,同时让我认识到辅导员的成长不仅依赖扎实的基础,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总结经验,方能成为一名有自己的亮点与特色的优秀辅导员。





农工院辅导员李健:本次培训中两位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专家进行了授课,她们聚焦主责主业,专注痛点难点,开拓了思政工作的视野与思路,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辅导员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增强了我们做一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政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展望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更好地融入学生,用心去感受学生需求,用爱去温暖学生内心,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用心、用情、用爱去写好每一个育人故事。





商学院辅导员魏俊美:“接地气、有温度、厚基础”三个关键词是我对于本次培训的深刻感受。两位专家结合自身厚实的工作经验和辅导员的成长需要,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传经送宝、指点迷津,李兴华副部长从辅导员的多重角色引入,为我们分析解读了辅导员工作的“借力”;左红梅副书记结合工作生活实践、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帮我们明晰了辅导员的进阶之路。两个主题培训都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下一步的工作实践和个人成长打开了新思路、拓展了新视角、提供了新方法。





河海里尔学院辅导员和倩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此次培训,两位学科背景不同、所带学生群体亦不同的两位专家型辅导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育人心得。李兴华副部长借力于领导、专业教师、优秀校友、学生干部的典型做法,让我看到了一位有智慧、有思考的辅导员别样的工作实践;左红梅副书记从沉浸到主动,从突破至蝶变进阶路上的育人故事,使我学到了一位有情怀、有韧性的辅导员阳光的工作心态。学生情况千变万化,但教育本质却不离其宗,唯有真正热爱、主动沉浸、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事业。每一位辅导员都应努力做到眼中有光,洞察学生需求,照亮成长之路;心中有爱,关爱学生、温暖学生;手中有方,掌握教育方法、提升工作效能。

2025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的选聘、培养,优化辅导员条件保障,让全体辅导员更能聚焦主责主业,帮助辅导员克服本领恐慌,优化辅导员工作条件保障,构建河海大学“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育人大格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