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圆满完成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5-03-10浏览次数:38


1月17日,第二期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项目开展分组技能展示和考核,并举行结业仪式,历时一个半月的培训项目成功落下帷幕。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邓铸,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李阿特,河海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刘取芝,南京农业大学心理中心主任王世伟参加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由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陈星星老师主持。

1

培训概况

本次培训项目由江苏省心理学会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共计63位辅导员老师参加。培训从2024年12月中旬开始,每周开展一个专题训练,整体设计上包括基础理论和工作坊两个模块,采用小组参与式教学设计,每个部分做到边讲边练,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演练紧密结合。培训师资全部为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高校一线心理学教师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

教学内容


基础理论模块:“基础心理学(8学时)”“发展心理学(8学时)”“社会心理学(4学时)”

工作坊模块:“团体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应用(16学时)”“大学生心理评估与问题识别(8学时)”“辅导员谈心谈话技巧与训练(16学时)”“大学生心理预警与危机干预(8学时)”

培训班最后由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高艳丽进行谈心谈话经验分享,并结合谈心谈话分组展示、研讨开展现场点评和督导。




3

结业典礼

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铸教授在结业典礼上讲话。他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亲密、最信任的人,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帮助大学生成为具有独立问题解决能力的成年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河海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刘取芝老师向参加本期培训的辅导员老师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加强应用自觉,将本次培训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日常学生工作当中;二是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升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三是要形成反思性理论与实践循环,形成从专业和理论视角分析和认识问题的习惯,在不断的反思和应用中提升深刻理解学生、有效培育学生的能力。

南京农业大学副处长李阿特肯定了参训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与投入,并希望南京农业大学和河海大学的老师们能借此机会加强交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交流互鉴。她建议参训的老师们通过培训所学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情绪;掌握自己的情绪去适应人际冲突;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表达方式,在一些事情上懂得变通;多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关键的时候成为学生坚实的依靠。

河海大学力学院辅导员李锦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培训感悟,他从“会谈心谈话”“会换位思考”“会价值引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表示今后将结合具体工作多实践、多思考、多交流,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保驾护航。




4

培训效果



经过精心设计,培训项目得到了辅导员老师们的一致认可。辅导员老师们“对培训的整体满意度”均分9.39分,“培训内容和您工作契合度”均分9.54分,“你感觉培训内容对你工作的帮助程度”平均分9.54分。老师们一致认为,基础培训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而实操培训中谈心谈话对今后工作的帮助最大,其次是危机预警及干预和心理问题评估,团体辅导也备受好评。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是河海大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2024年,河海大学已和南京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两期培训。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力度,全力帮助辅导员深度认识和理解学生、和学生有效互动,提升谈心谈话和危机预防干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