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一线丨三校区同步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讨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4-03-27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河海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3月12-13日分别在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同步开展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研讨,全体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参加。

PART 01

做好危机识别和预防工作

在案例研讨开始前,学生处副处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刘取芝副教授分别为三个校区的辅导员老师讲解了危机识别和预防的知识。刘老师首先强调了危机识别和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接着讲解了危机干预的TASC模型,介绍了危机识别及干预的四个步骤:觉察,关注自杀的可能性;询问,明确而直接地询问有关自杀的问题;陈述,陈述自杀的严重性,注意满怀尊敬、带着共情,持有不批判的态度;连接,与能提供帮助的人建立联系。通过这四个步骤识别和处理学生的危机情况,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刘老师的讲解,为辅导员老师们提供了工作指导,让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做好危机识别和预防工作。

PART 02

保持清晰的工作边界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江宁校区的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案例研讨于3月12日下午在思源楼107室举办,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中心曹加平副教授受邀担任本场研讨的督导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束晨晔老师主持,凌笑笑老师和在江宁校区工作的辅导员老师们参加。

在热身、分组选案例、大组选案例的基础上选出了当天要讨论的案例。在案例讨论环节,一名辅导员用15分钟汇报了个案的情况:即辅导员对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了关心、帮助后,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信任的同时,对辅导员寄托太多的希望,遇到事情都会找辅导员,有过度依赖的倾向。辅导员需要督导的问题是:如何既帮助学生成长,又避免过度依赖的情况发生。曹老师结合个案的情况,请在场的老师寻找这个个案的保护性因素,老师们看到了这个学生的妈妈支持就医,这个学生愿意求助等资源。接着曹老师详细询问了辅导员和学生第一次谈话的内容以及辅导员的做法。曹老师抓住一个关键因素进行示范,即如何在问题故事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生命故事,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力量感,促进其自我价值认同,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受督的辅导员老师表示,通过督导,她感到更加稳定,对后面的工作更有把握。

PART 03

学业困难学生的工作帮扶

常州校区辅导员心理研讨3月13日上午在3号楼201室开展,心理健康中心周国莉老师主持活动,刘取芝主任、陈诗卉老师和在常州校区工作的辅导员老师们参加。

常州校区现场选出的是一个因学习动力休学编级、多门学科挂科、涉及学院划转,经历多个辅导员、不愿意和老师、同学沟通的个案。辅导员需要督导的问题是:1、对于这种沟通意愿不强的学生,应该如何工作?2、面对多方压力,辅导员该怎么办?3、学生觉得挂科的能通过,也想考研,家长也觉得孩子能学好,但似乎行动力不强,家长和孩子沟通不顺畅,作为辅导员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行动起来,如何做家长的工作,家校协同共同帮助学生。

针对报案例老师提出的问题,辅导员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先了解学生的主要困难,如,选课、搬宿舍等方面,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了解学生最初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试着找到工作的切入点。陈诗卉老师建议从家庭教养方面及孩子自尊心的角度理解孩子,寻找有无自我妨碍的部分,进而想办法帮助学生。刘取芝主任强调在共情、尊重、关怀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关键,建议辅导员了解是什么阻碍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这个孩子以前经历了什么,需要有人能走近他,帮助学生完整地看待他自己的生命。最后周国莉老师进行了总结,她建议首先看到学生这个人以及他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连接;其次,挖掘资源,比如他愿意与其交流的同学,他想考研的学业目标等,进而关心学生的生活,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状况,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协同工作。呈报案例的辅导员老师表示,案例研讨过程有效缓解了她的焦虑,知道后面怎么和这个学生工作,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续的工作更加有信心

PART 04

有效帮助自伤行为、

自杀意念的学生

3月13日下午西康路校区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案例研讨在就业指导中心A01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闫明老师主持活动,靳易老师和在西康路校区工作的辅导员老师们参加。

西康路校区的老师们选择的是一个有自伤行为的个案,报案例的老师的主要工作困难是不确定学生的自伤行为性质如何判定?如何帮助有自伤行为的学生?围绕个案,老师们建议关注来访出现自伤问题的原因,同时考虑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靳易老师建议要积极关注学生为什么选择自伤,要积极关注学生本人,以一种抱持、接纳的态度应对。闫明老师首先肯定了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工作敏感性,然后建议辅导员老师多方收集信息做好学生问题的评估。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问题性质评估,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现实性问题,要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对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通过辅导员谈心谈话、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如程度严重需建议就医,并及时联系家长。二是危机等级评估,根据现实压力、自我支持资源、临床诊断、自伤计划和经历等综合评估学生的危机等级,做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和超高风险的等级评估,并根据不同等级实施相应的“一生一策”干预方案。三是做好保护性因素和风险性因素的评估,为做好后续就医诊断、家校沟通、朋辈帮扶、学生自我支持等提供解决思路。最后闫老师强调要以抱持、关注的态度对待学生,遇到无法判断的情况时,要保持警觉,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的危险。

受督老师反馈,后续需要了解学生的诊断情况及家庭状况,注意挖掘相应的积极资源,多关注学生的状况,对危机保持警觉,从而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个校区,三个代表性的工作案例,深入研讨,参与的辅导员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后续可以多开展这种聚焦于工作实际困难的案例研讨,为解决工作难点提供切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