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 | “植”此青绿 共创美好家园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3-03-14浏览次数:109


植树节简介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图片


植树节的历史

        中国古代没有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但是中国人从古到今历来重视植树造林。《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时代,舜便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处理全国的林业事务。

        古代的统治者曾多次下达植树的命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便下令在道旁植树作荫蔽之用。公元605 年,隋炀帝下令开河挖渠,诏令民间种植柳树,每种活一棵,就赏细绢一匹。宋太祖则根据植树多少把百姓分成五等,并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率领百姓植树有功的官吏,可晋升一级。元朝建立后,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种桑、枣二十株,或根据土地情况栽种榆、柳等代替。同时严饬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审报不实,按律治罪。

        明清时代,植树规模有更大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在推行一系列振兴社会经济文化措施中,就有植树造林一项。“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对利用空地植树的实行免税,而对不完成植树任务者惩罚,对砍伐树木者治罪。清朝前期,也要求地方官员劝谕百姓植树,禁止非时采伐和牛羊践踏及盗窃之害。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提倡维新,光绪皇帝曾诏谕发展农林事业,兴办农林教育。


图片

植树节的徽标

        中国植树节是以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而设立的节日。与其它庆祝性质的节日不同,植树节需要各机关、单位高效地组织进行相关活动,方能更好地达到植树节设立的初衷。1984年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国植树节标志,以提高中国植树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方便民众有组织地参与绿化活动。

        节徽图案中的树,示意我国公民人人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镌刻的“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子,又寓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造福人类的坚忍不拔决心。三棵阔叶树和两棵针叶树会意为“森林”。围绕着森林的外圈,代表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图片




植树的意义

1、保护生态

        植树是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因素,不仅可以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气候,还能为动物们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若是树木减少,会导致微生物锐减,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


2、美化环境

        植树还可以美化环境,正是因为有树木的存在,我们生活的家园才如此优美,假如树木数量减少,周围全是高楼大厦,会使生活的环境缺乏生机,没有任何美感。


3、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植树,减弱风的力量,阻断风沙,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被称为天然除尘器,树叶上有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因此要多植树,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