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世源——从远处而来,往远处而去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1-11-24浏览次数:10

个人简介

夏世源,男,汉族,中共党员,系河海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一班学生,2012年6月加入共青团,现任河海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17级年级委员,河海大学“1442”工程学员,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任理学院团委组织实践部部长。


个人荣誉及奖项

奖学金类

1.202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2017-2018学年河海大学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3.2018-2019学年河海大学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4.2019-2020学年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学业进步、精神文明、社会工作奖学金

5.2020-2021学年河海大学学业优秀、社会工作奖学金

竞赛类

1.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省二等奖

2.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奖

3.江苏省计算机等级二级、三级,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

荣誉称号类

1.2019年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先进个人

2.2019年第二届江苏省发展大会暨全球首届苏商大会优秀志愿者

3.2019-2020学年河海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4.2019年度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5.2019年度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

6.2018年度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

7.2018年度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8.2018年河海大学大型赛会优秀志愿者


个人事迹

从理学院团委的一名干事到部长,从一名积极分子到支部副书记,从一个农村小孩到河海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首夏世源的整个求学生涯,他从远方而来,又将向着远方而去。

2020年9月,夏世源顺利通过研究生支教团选拔,成为河海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支教,是他坚持了很久的理想。他出生于贫困的农村地区,小学前几年就读于村办小学,和很多电视里看到的一样, 那个时候他不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他更喜欢的是个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上肆意的玩耍。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村办小学倒闭了,他被迫转到乡上的学校读书,那时候每天早上要走接近40分钟才可以到学校,每天要来回四趟,有时候中午在乡中学的食堂吃一份一块钱的午饭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很大的满足。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走着,直到后来,学校来了几个新老师,大家对新老师充满了好奇,因为他们会画形象的素描,会唱动听的歌曲,这是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但这些离他很近,却也很远。因为原班主任生病,新来的老师成为了他的新班主任,因为对新老师的好奇他认真的去听老师的每一节课,听他们说的每一个故事,他知道了外面有很广阔的世界,外面有很美好的风景,他知道了原来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后来他知道了那些老师是大学生,来这个学校是为了支教,不管是大学还是支教,对那个时候的他都很遥远,但他大学与支教的梦想一路陪他走到了今天。

虚心学习,积极进取

进入大学以来,夏世源一直虚心学习、积极提升自我。绩点4.39,专业排名前30%,通过了英语四级,全国、江苏省计算机二级、三级等级考试。回想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两次数学建模比赛:“第一次数学建模的时候没有经验,不懂怎么安排时间,最后一天晚上做到凌晨两点多去买了一碗泡面蹲在致用楼的一楼平台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获得了数学建模江苏省二等奖,而这也给他们信心去参加本该在寒假期间举办的美赛。2020年初,疫情打乱了很多的安排,美赛最终改在线上进行,为了克服线上交流的困难,从选题到定题,从查资料到最终定稿,他每天要和队友打十几个小时的电话,中途曾一度想要放弃,但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获得了美赛S奖。

除了专业内的知识,夏世源还会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利用课外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计算机、经济学等知识,报考CPA,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笔试等;积极学习党团知识向党组织靠拢,自入学递交入党申请书起,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于2019年12月成为一名光荣的正式党员。善于联系实际寻找不足,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在过去的几年里,作为学校“1442”工程学员与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多次理论政策精神学习活动,参与组织理学院团干部讲团课比赛等。同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地铁站活动、科学小实验活动等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正能量。

乐于奉献,积极工作

他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担任17级年级委员、计算与科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与院团委组织实践部部长。每一次活动活动前的认真组织,活动后的积极反思,是他在学生工作期间养成的习惯。对他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对于自己能力的提升,从农村走出来,很多地方一开始就比不上其他同学,唯有更加努力才可能赶上其他优秀的同学。

作为学生干部,他时刻记着服务同学、团结团员的使命,在每次活动中,积极配合融入,出谋划策,发挥自己特长,做力所能及之事。除负责年级同学宿舍生活状态外,在任职期间积极组织策划团委工作,组织理学院信仰公开课、精英课堂等系列活动、参与组织筹划理学院2019年寒、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累计参与活动超过100余场。带领部门获得理学院“优秀部门”称号,同时本人获得理学院学生组织“优秀部长”称号。

在部门工作的两年里,他基本上参与了学院团委的所有活动。其中,他参与组织的2019年暑期实践创造了学院近年来社会实践的新纪录。学院共有各类实践团队30余支(其中省级重点1支,校级重点5支),是近年来学院参与人数最多,覆盖地域最广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荣获河海大学2018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2019年度优秀共青团员、理学院学生组织“优秀部长”、“优秀干事”等称号,连续四年荣获河海大学社会工作奖学金。

  

甘于付出,投身实践

他有意识地锻炼实践能力与组织能力。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用知识创造价值,在2018年暑期担任数学家教,每天骑车一两个小时到学生的家里辅导学生,最终学生的成绩取得了较大进步;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了解更多社会知识,参加了戴尔课戴表项目,按时参加公司培训,超额完成当季销售任务。除了在个人实践上深下功夫外,还组织参与了三次团队实践。其中省级重点项目一支,校级重点项目两支。2018年7月,他带领南京践行习近平高校思想情况调研团队在酷日下连续4天前往南艺、南师、南大等11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总结数据,撰写调研报告;2019年6月,时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为了更好的了解红色文化,了解革命精神,他组织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省历史调研团”,组织了七支子团队分别在安徽、甘肃、江西、陕西等七省市进行红色历史调研。实践项目获得老师的好评,最终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团队获评江苏省暑期实践“优秀团队”,由他本人撰写总结的调研报告获得“优秀调研报告”。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7年9月,他如愿的进入了河海大学,圆了自己与家人多年的大学梦。出生农村贫困家庭的他,很早便感受到了教育资源匮乏给穷困地区的孩子带来的巨大影响。初高中时的他总是有一些自卑,教育资源的不同,让他在许多时候无法与同龄的孩子拥有共同语言。进入大学后,他积极的参加学院的社会工作,开拓自己的视野。也渐渐的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支教梦。他积极的参加志愿活动、地铁站活动、养老院活动、慰问老教授活动、河海“MINI”马拉松志愿者、科普实验进社区和江苏省发展大会志愿者等。

他践行着奉献精神,努力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19年4月,在提前准备学院暑期实践活动中,他又一次思考志愿支教的可行性,再三考虑后,他联系了学院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开始联系支教地点,联系公益组织,申报支教项目,获取物资援助,最终获得了校级重点项目并于2019年7月8日踏上了支教的行程。当他们将科普实验带入课堂,将外面的世界展现给孩子们的时候,他看到了孩子们眼底的渴望,对于知识的渴求,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支教虽然十分短暂,但他从中感受到了奉献与人生的很多意义。他志愿支教服务社会,希望将社会给予他的关怀,再一次传递给需要关怀的孩子们。

他从贫困的农村走来,一路上很多的老师,同学,社会人士给予了他鼓励与关怀。现在,他加入了河海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希望将人生的价值传递下去,奉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回报社会。他坚信在支教团的一年中,他会用更大的热情回馈学校对他的培养,他将用更大的努力让当地的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既然改变不了世界,我们不妨奉献自己,改变他人,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