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晖——自我规划,对人生负责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1-11-24浏览次数:10

个人简介

王嘉晖,男,汉族,共青团员,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曾担任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传媒中心主任。


个人荣誉及奖项

奖学金类

1.2019至2020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

2.2017-2018 年度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

3.2018-2019 年度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

4.2019-2020 年度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

竞赛类

1.2020 年度“永冠杯”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三等奖

2.2018 年度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

3.“康尼杯” 第八届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荣誉称号类

1.2017-2018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2018-2019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3.2019-2020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4.2018 年度河海大学大学生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个人事迹

学习为先,见缝插针

大一进入机电传媒中心记者部当干事,大二留部担任部长,大三担当传媒中心主任——在学生组织历经三年工作,王嘉晖掌握了学习科研与学生工作的平衡之道。

他将“学习优先”作为首要原则,预先安排好充足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再“见缝插针”地安排其他工作事务。课程紧凑时,他利用下课、转场等这种碎片时间处理学生工作、放松娱乐。进行学生组织工作时,他常常与身边伙伴进行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社会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专业学习也未受到冲击。如果有半天没有课程的充足自由安排时间,他会提前规划,进行预习、复习或科研活动。等到双休日,他会走出校门去旅行,拍照记录沿途的风光人物。身处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中,对王嘉晖来说,摄影便是最适合自己的休闲放松方式。

他一直在课堂与作业上十分用心投入,如此考前一个礼拜重点突破复习时既会有保障,又不会陷入手足无措和焦急的状态,有利于个人心态的平稳和考试的正常发挥。对待高数和重要的专业课,他会在在平时要多看书、多刷题、多思考、多整理,因为这些科目仅仅靠一个礼拜的重点突破复习远远是不够的。

科研之路,艰辛投入

大一下学期,一次机遇使他加入了校内的江苏省特种机器人重点技术实验室,此后便跟随导师做智能材料的研究。除开课程学习,王嘉晖有空都会去实验室自习和充电学习,夜晚十点回寝室已是常态。

身为一个想要在科研上有所追求的同学,他觉得尽早接触科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初次接触科研时,他选择先在专利和竞赛上花功夫。专利和竞赛的入门要求相对较低,非常适合初次接触科研的同学学习如何获取科研信息和培养科研能力。循序渐进,有自己的发明专利和竞赛成果后,也就意味着具备了基本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他便开始接触撰写学术论文这种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对于仍感到迷茫的同学,他也总是用自身的经历去开导。他认为大学四年的时间是用来探索自己各方面可能性的,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必太过焦急。但是在大学开始之初,就定下考研保研等深造的目标,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因为深造的高要求会驱策同学们去学习,一步步努力去完善自己,当自身能力足够时同学们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深造是一条艰苦且需要持之以恒的道路,孜孜不倦三年,得到的结果可能会让自己释怀、感谢;也可能面临失败,然而自己仍然可以从容进退,因为自己变得比以前更优秀了。

竞赛之行,携手共进

王嘉晖以负责人的身份参与了两项竞赛,担任负责人,极大地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意识。面对两年一届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他带领队伍提早开始了准备工作,但是创新从不简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最初的方案经历了四五次大改、三四十次小改,成员们和老师们互相扶持、互相讨论,不断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磕磕绊绊地把装置从设计图做变成了实物,并获得了省二等奖。

收拾行囊,继续前进。当王嘉晖再次以负责人的身份开始另一场竞赛的准备时,他所面临的挑战对他的统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三升大四寒假期间,王嘉晖带领小组成员留校做完预备工作,并约定大家提前到校开展项目;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所有的事情需要重新规划。这需要更多调整适应的时间,然而时间紧凑,恰巧此时接到比赛提交时间延期的通知,大家松了一口气。

身为组长的他,仍感压力巨大。首先他需要评估项目在家中完成的可能性,哪怕有一点点可能都要竭尽全力。当他知道他们所必需的软件能够在家用电脑上使用时,长舒了一口气。虽然家用电脑上可以使用,但是软件对于电脑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电脑运算往往持续一整夜。如果要改进方案就要反复模拟结果,电脑因此开机模拟了十几个晚上。那段时间,王嘉晖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运算结果有没有正确得出,同时祈祷电脑不要因为发热而关机。此外,他作为组长充当组员和老师沟通的桥梁,也让项目更顺利地进行了下去。在家进行设计,所有人面对的最大困难其实是克服自身的惰性,毕竟家里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王嘉晖身为组长在努力克服自身惰性的同时,坚持提醒组员按时完成工作。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如此大家虽身隔千里却也最终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许多个日夜的坚持不懈、许多个日夜的“顶住压力”。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我规划,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就是王嘉晖的大学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