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佳——中国灵魂,国际视野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1-11-23浏览次数:10

个人简介

王珂佳,女,汉族,中共党员,就读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现任17级环境1班学习委员、本科生环科党支部宣传委员。

  


个人荣誉及奖项

▎奖学金类

1.河海大学2017-2018、2018-2019、2019-2020学年学业优秀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

2.河海大学2019-2020学年体育文化奖学金。

▎竞赛类

1.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三等奖;

2.2020年第六届“LSCAT”杯江苏省笔译大赛二等奖;

3.2019年河海杯排球赛第五名;

4.2019年第十一届体育文化节排球赛第三名;

5.2020年第十二届体育文化节排球赛第四名。

▎荣誉称号类

1.中国扶贫基金会三星级善行100志愿者;

2.河海大学2017、2018、2019、2020年度优秀共青团员;

3.河海大学2017-2018、2018-2019、2019-2020学年优秀学生。


个人事迹

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增强国际理解,正确认识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并学会学习了解他文化,理解尊重他文化,包容他文化,追求达到与他文化融合的境界,能够为未来参与到国际交流和世界大舞台提供先决保证。

走出去

王珂佳同学于2018年暑期赴英国亚伯大学学习交流3个月,专业课和语言课的学习时长都分别达到240小时。在专业学习方面,她进行野外实践,独立采集、分析数据,掌握使用基本污染物测量仪器,完成了一份2000字的英文学术报告;同时积极利用国外的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室实验,采集土壤样本,分离辨别土壤中的微生物,掌握了DNA提取技术和PCR技术,制作了一份英文学术海报。在语言方面,此次交流使她体会到了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要面向国际化、现代化,必须学好英语。她不仅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老师交流、和同学交流,更是在生活中积极感受英国的语言氛围,和当地人交流、和其国家的小伙伴交流。她在每日采购时充分利用身边可阅读的素材,积累词汇,在没有刻意背单词的情况下,仅靠“书读百遍”,三个月内词汇量就上涨了近3000,在最终的雅思内测中,也取得了7分的好成绩。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记得从英国回来以后第一次上《英国社会与文化》这门课,老师问:“提到英国,你能想到什么?”她会迅速地反应出:British weather, Fish and chips, afternoon-tea以及British people good manners。当老师提到muffins,她会想起那个和大家一起吃下午茶的美妙下午,甚至可以记起它的味道;当老师介绍Cider,她就在心里默默想,这个苹果酒也没有那么好喝。她意识到,三个月,给了她足够时间去了解这个国家,去体验这里的文化,而这些,如果仅仅放在课本或PPT上,只能凭想象来感受,那又该花多长时间记忆,记住之后又会多快忘记呢?

在交流学习的三个月中,不断有其他国家的学生加入,她也借此机会,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同学接触,在反思和自我批评中寻找自己和国外学生之间的差距,也通过交流的内容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情感。

结束此次学习交流之后,她没有独将这份感受埋藏心底,而是先后两次和学院师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体会,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同学亲身体验国外的学习与生活,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与国际交往合作能力。

请进来

除了走出国门开拓视野、感受多元文化,王珂佳同学也极为珍惜国内的交流环境,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

她充分利用专业课程设置,在外教课上感受外教老师和国内老师风格迥异的教学风格,并在课下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与老师交流探讨。

在学院接待国外来访学者时,她主动担任志愿者,带领国外友人游览南京,参观钟山风景区、中国科举博物馆、夫子庙等著名景点,并为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此行充分展现了南京之美、中国之美,她和其他两位志愿者的精心准备与安排得到了国外学者的一致好评,她也在每一次的接待和交流活动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礼仪水平。

  

活起来

在一系列线下国际交流活动后,王珂佳意识到:不能让距离限制了交流,相反,要依靠交流拉近距离。她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和远在异国他乡的老师、好友联系,即使相距甚远,也丝毫不影响交流的热情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