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河海大学“1442工程”学员分三校区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上午9时,“1442工程”各年级学员代表整齐就座,屏幕上的画面一帧帧推进,从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到威武雄壮的受阅方阵,再到展示大国重器的装备梯队,每一个瞬间都紧紧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大会结束后,学员们围绕 大会主题和精神展开热烈讨论,那些震撼与感动,最终都化作了扎根水利、报效祖国的坚定誓言。








水文水资源学院2022级“1442工程”学员孙嘉睿:
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崇高致敬,对民族未来的有力宣示。是民族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铭记他们的功绩,传承他们的精神,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观看这场阅兵仪式,让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先辈们的嘱托。我们要以抗战先烈为榜样,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水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的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23级“1442工程”学员张一凡:
当第一声礼炮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轰鸣,当整齐划一的步伐声震彻云霄,我内心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场震撼人心的大会,将历史与现实紧密交织。
这次大会不仅是对我国强大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铭记与缅怀。看着受阅将士正步踏地如惊雷滚地,方阵严整似钢铁洪流,我仿佛看到了80年前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让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吾辈更当自强。身为大学生,我定不负先辈期望,以知识为羽翼,用奋斗作基石,在新时代中,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1442工程”学员葛锦一:
观看完此次大会,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深感这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宣言。这场国家盛典以其磅礴的气势、深邃的内涵和昂扬的精神,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淬炼和时代使命的召唤。
从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智能作战装备,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国防力量的格局,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军队建设的核心方向。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我深刻认识到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等技术在国防中的关键作用,例如新型无人机、电子战系统等装备正是跨学科技术集成的典范。青年一代当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创新行动,积极投身国防科技攻关,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1442工程”学员蒋乐蕙:
当硝烟与对抗仍为世界重要课题,中国正以阅兵场上正步踏出超越零和博弈的共鸣:唯同舟共济,能达彼方黎明。铿锵步伐踏出和平坚实注脚,肃穆姿态宣示中国始终如一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不称霸、不扩张。见,战鹰航迹在碧空书写命运交织的契文,划过五洲四海共同呼吸的同一片苍穹。
参阅军人的目光折射出人类最朴素的渴望与同一个使命——守护炊烟袅袅、和平一方。帽带勒出的深痕既是战士的勋章,亦是和平的刻度,提醒着世界:强大从不意味压迫,真正的力量在于让幼童不必识干戈,让老叟不必守空舍。
归途闭目,仍见勒痕深如铭文,镌刻“山河无恙,吾辈任重”。且以今日之沸腾,浇灌明日之疆土。
数学学院2024级“1442工程”学员吕佳怡:
天安门广场上铁流奔涌、鹰击长空,八十载峥嵘岁月仿佛在这一刻凝聚成震撼人心的力量。今天上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当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新型战机划过长空拉出绚丽的彩烟,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磅礴力量。抗战老兵的出场最让我热泪盈眶。他们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枚都镌刻着一段浴血奋战的往事。正是这些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河海大学“1442工程”学员,我将把今天观礼后的激动心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习动力,树立远大志向,将个人发展的“小我”积极融入国家与民族事业发展的“大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商学院2022级“1442工程学员”杨然:
当激昂的旋律奏响,整齐的方阵迈着铿锵步伐走来,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纪念大会。看着那威武雄壮的受阅部队,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一亮相,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这背后是无数军人的默默付出与坚守,他们用汗水与热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与和平。纪念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宣示。它提醒着我们,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不能忘,革命先辈们的英勇牺牲不能忘。正是他们的奉献,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在未来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1442工程”学员臧雪含: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场不忘历史、面向未来的庄严盛典。一个多小时的直播,让我目睹了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更看到了一支捍卫和平、追寻胜利的雄壮队伍。空中掠过的道道彩烟,耳畔回响的铿锵步伐,都在心中化作汹涌澎湃的家国自豪与历史震撼。
天色湛蓝,万物可爱,校园里的同学们依旧步履匆匆,一切如常。这平静安宁的日常图景,与脑海中阅兵式上老兵们满身的勋章和坚毅的面容交织在一起。在那一刻,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千钧重量,也更加坚定了“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的青春誓言。
大禹学院2024级“1442工程”学员王昊泽:
今日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天安门广场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国歌奏响时不禁心潮澎湃;人民子弟兵黝黑的面庞、灼灼的目光、挺拔的身姿,在我心目中万般英俊;新型战机掠过长空,导弹威严矗立,展现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成果与捍卫和平的决心,令人深感大国崛起之豪迈;抗战老兵敬礼的瞬间,更让人热泪盈眶,他们刻满岁月痕迹的面容,是民族不屈精神的丰碑。八十载沧桑巨变,从苦难到辉煌,先烈的牺牲铸就今日安宁,我们需永志不忘。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从阅兵中汲取力量,将震撼转化为日常奋斗的动力,作为河海大学2024级“1442工程”学员,更该弘扬我们的“亮剑”精神,以知识武装自我,以行动报效祖国,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助力民族复兴伟业。
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本次大会是一场生动的“大思政课”现场教学,大会精神与我校“1442工程”长期坚持“学习理论、学会做人、学会吃苦、学会创造”的“四学”精神高度契合,不仅让我们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更以直观的成就展示,极大地增强了青年一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引导同学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把爱国情转化为强国志、报国行,把大会精神融入日常淬炼,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续写“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贡献”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