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校在2024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文章征集活动中斩获佳绩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山东大学)、《高校辅导员》编辑部近日公布了 2024 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文章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此次征集评选竞争激烈,共收到了 1549 篇研究论文以及 1910 篇工作案例。经过初审、复审、终评等多环节的严格筛选,我校辅导员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佳绩,荣获 “百佳” 论文 1 篇、优秀论文 1 篇以及优秀案例 1 项。
百佳论文获奖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闫明副教授的学术论文《国家叙事塑造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价值、形成机制与实践进路》荣获“百佳”论文。该篇论文创新性地从神经生理、精神需要和社会心理三个维度,详细剖析了国家叙事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教育者在运用国家叙事塑造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过程中的实践进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全文逻辑严谨、论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叙事研究的深入思考,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高水平学术佳作。
优秀论文获奖
环境学院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陈诗宇老师的学术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荣获优秀论文。这篇论文紧扣时代脉搏,在分析以往思政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敏锐地捕捉到现代学生认知体系与传统文化价值观之间的隔阂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融合路径,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
优秀案例获奖
水文水资源学院团委书记、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林彦老师的工作案例《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以“沉浸式教育”激发水文学子责任与担当》荣获优秀案例。案例聚焦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模式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以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为例,详细阐述了巧用“光文精神”这一核心红色资源,创新构建“沉浸式教育”模式的生动实践。
“沉浸式教育”模式的具体做法:通过情景模拟课堂、光文事迹专题研讨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历史使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水利”实地调研,挖掘革命时期的治水故事,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联合行业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和育人模式探索。本次征集活动入选,体现了辅导员在思想引领、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育人环节的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育人机制改革,构建更完善的育人队伍专业成长支持体系,让辅导员队伍成为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璀璨灯塔,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更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