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 他登上了《人民日报》:洪成——以创新破局,用情怀深耕,让
让乡村振兴开满青春之花
青春是惊蛰的雷鸣,是破晓的新绿,是利刃出鞘的锋芒。这是生命拔节的声音,每个细胞都在迸发能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年,强调:“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
5月5日,人民日报发布《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2024年全国共评选出9万名优秀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再从中评选出100名学生,作为获奖学生的优秀代表。今年,我校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洪成光荣入选名录,这是河海学子第二次入选,也是河海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首次入选。



洪成,汉族,中共党员,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王振昌副教授。曾获国家奖学金、严恺奖学金等数十项奖学金,获河海大学百佳学生、优秀研究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开放基金等项目近10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1篇,中科院二区论文1篇;授权专利1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发明专利授权6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黑科技赛道获得全省特等奖(“星系级”),行业学科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3项、二等奖1项。
01
播下种子,坚定内心
“创新不止需要灵感,也需要恒心”,本科阶段的洪成作为负责人主持校级创新训练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创训项目1项,在他第一次接触创新训练时,由于专业知识欠缺,项目申报书的填写、试验方案的设计、项目进行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不在乎结果如何,只希望你们能在其中学到知识,提升创新意识”,在遇到难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这样告诉洪成及团队成员,这让他们对后续项目充满信心,也明白了创新所需的精神品质。
“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这是袁隆平院士对创新的理解。在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及专业技能后,洪成和他的搭档们在王振昌副教授、徐俊增教授等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当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施农业升级的大背景,针对果蔬等经济作物授粉劳动量大、花费大的难题,首次提出将泡泡授粉与现有的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通过改进现有设备,创新了温室、果园内灌溉、授粉、喷药智能一体化控制装置,并取得各类竞赛全国特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1项及多项省级奖项。

(后排右三)
02
拔节抽穗,稳步提升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洪成的创新热情进一步增加,在研究生导师的支持下,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本科的研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他的专业知识更加稳固、试验分析方法及器械使用更加熟练,最终探索出了新的发现。在硕士期间,洪成也将本科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从数据之中寻找科学的规律。虽然投稿的过程并不顺利,但他总是认真分析返稿意见,不断修改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洪成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专利群,累计授权专利1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发明专利授权6项,有效的保护了皂膜载体的想法。同时,他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将科学创新应用到实践之中,相关成果获得了院士在内同行专家的好评。

03
结出硕果,梦想开花
在2023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第九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获得了全省三等奖的成绩。同年,他参与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比赛中代表河海大学首获“星系级”作品奖,将创新创业的故事继续书写。在此过程中,洪成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发表论文1篇,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二区发表论文1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为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洪成还以负责人身份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农业部开放基金1项,先后获得了优秀研究生、优秀团员的荣誉称号,并且在南京市团委举办的“青宁计划”中获得优秀实习评价。未来他将继续怀揣梦想,持之以恒的深耕这一领域,以不断创新推动成果的落地,为乡村振兴和科技强农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创新与创业的舞台上,梦想的力量将想象转化为现实,勇气的火焰点燃了前行的道路,而智慧的引领则让未来的路程更加辉煌灿烂。未来的求学道路,他也将继续带着这些优秀的品质继续深耕,争取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