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榜样丨国奖风采,青春力量:公管院张陈晓
国奖获得者风采展示
个人简介
张陈晓,女,汉族,中共党员,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现已推免至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曾担任班级团支书、校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获国家奖学金、严恺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13项;获评河海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学生标兵等校级荣誉称号8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江苏省人口学会2023年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9项。专注学科前沿,聚焦人口社会学开展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参与4项高校调研活动,参与清北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中国人口学年会等会议活动5次,在《河海社会学(学生版)》发表论文5篇。
个人事迹
三年聚“三心”,毋负邦人期
张陈晓对河海大学的执念最初源自“河清海晏”一词,山河无恙、河清海晏……“河海”两字囊括了往圣先贤对我们的厚望与期许。三年前她从河海扬帆启航,来到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踏上求学之路。她深知时间如水似金,本科四年将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青春时光。经历了第一次专业课考试的惨痛教训后,她渐渐掌握复习的技巧与方法;经历了一次次的比赛失利后,她慢慢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领域与方向。在河海的四年光阴里,张陈晓学到了太多太多受益终身的知识,也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后成长为了更好的自己。
用“心”学习——求知若渴,砥志研思
四年前,张陈晓以理科生的身份选择了社会学,也把理科生的严谨带到了大学的学习中去。她的推优绩点高达4.94,还利用周末的时间修读了英语双学位,她说“英语不仅是一门工具,更是思维和观点碰撞的桥梁”。
自大一入学,张陈晓便秉持“精益求精、刨根问底”的求学精神,平衡学业与娱乐时间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每一份作业、复习每一门功课。大部分专业课程需要理解基础上的大量背诵与记忆,她深知自己在记忆能力方面的不足,常常提前两周或多至1个月时间准备复习,背完一轮接着一轮,如此反复加强记忆与理解,以达到对每个知识点熟稔于心,甚至能够清晰地记得在复习资料的哪一页哪个位置。在这样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及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下,张陈晓56门必修课中53门满绩,大三学年以满绩成绩位列专业第1。最终获得国家奖学金、严恺奖学金等13项奖学金,获评河海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8项校级荣誉称号。
在学习之余,张陈晓将科研重点聚焦于感兴趣的人口学方向,尝试了相关学术型竞赛,获得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健康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征文二等奖(实践类)及三等奖(论文类),江苏省人口学会2023年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第四届人口与发展博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多项奖项。两年多相关领域的探索,也为她往后的研究生生涯指明了方向。
醉“心”实践——关注国情,调研民生
校内张陈晓曾担任班级团支书、校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在两年多的社会工作中,她着重提高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以实际行动服务同学和社会大众。
校外张陈晓曾参与4项高校调研活动,包括上海交大中国农村“户用光伏”使用现状、浙大共同富裕主题调研等。作为调查员,她深入浙江、江苏共计48个农村,形成共计20万余字调研资料与报告。
张陈晓主持/参与国家级、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均以优秀结题。在具体项目落实过程中,从前期准备到展馆参观、历史考察,再到深入访谈、入户调研,最后到实践总结及结果呈现阶段,她带领团队走进家乡南通如东5个镇30个村600户人家,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600份纸质问卷,录入课题后续研究数据库;采访45名访谈对象,形成20余字访谈资料,并形成1篇详实的田野报告。
未来,她将继续坚持通过田野调查,主动激发脑力之所“思”、眼力之所“见”和脚力之所“行”的责任担当,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素养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与人口发展奉献河海力量、贡献青春智慧。
热“心”科研——学于河海,知于田野
除了投身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张陈晓还曾任上海交大归农归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助理;曾参与编写书籍1本,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她独立完成的多篇实证论文,入选中国人口学年会,并获得江苏省人口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完成题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与自由》田野调查报告,获得北大博士生学术会议三等奖。参与多次会议活动,在2023年江苏省人口学年会和中国人口学年会的分论坛发言,参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在社会学分论坛海报展示与心理学分论坛作口头汇报。阶段性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河海社会学(学生版)》,于该期刊共计发表5篇独作论文。
三年聚三心,毋负邦人期。未来她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自力更生、创新事业,心怀“国之大者”,如江海奔腾,创新不止,知命不惧而日日自新,奔赴下一场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