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我校优良学风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河海学工在线”品牌专栏【河海榜样】,继续推出本校国家奖学金、徐芝纶奖学金获得者先进事迹,希望通过典型示范和榜样引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今天推出的是:国家奖学金、徐芝纶力学奖学金获得者——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佳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风采吧~
刘佳昊,男,中共预备党员,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2020级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徐芝纶力学奖学金获得者。大二学年绩点4.75,位列专业第2。现任港航院2020级年级组织委员、海资1班学习委员。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第十八届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曾获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等荣誉。
志存高远,激发奋进潜力
刘佳昊的父母都是中共党员。受父母的熏陶,成长于黄河蜿蜒而过、红旗渠穿山而造的河南省,他立志要学好水利知识、服务报效祖国。入学后,刘佳昊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踏实奋斗在每一门课程、辛勤耕耘在每一份作业,学年绩点4.75,排名专业第二,所有力学课程均获得90+分,其中理论力学取得99分。发表论文《风能波浪能互补发电技术发展综述》1篇,努力兑现自己立下的志愿与从小积累的潜力。
在扎实专业学识的同时,刘佳昊以赛代练,在学科竞赛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与合作能力。他潜心钻研,不断突破自己,积极参与数学、数模、工图等领域的学科竞赛,积极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各种数学模型以及各种软件,熟练掌握MATLAB、SPSS、AutoCAD等软件,入学2年来,刘佳昊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和江苏省高等学校高等数学竞赛斩获2项一等奖,更是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与团队一起荣获二等奖,真正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联结。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办学以来的第2届学生,刘佳昊深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投身海洋强国战略的时代责任,更希望在科研实践中锤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将专业所学应用于祖国所需。刘佳昊以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以矢志科研报国为己任,跟随学院龚政教授参与《牡蛎礁的糙率、孔隙度测定及其季节变化规律探究》项目,抛开传统测定糙率、孔隙度的方法,将相机法运用到测定中去,通过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利用软件进行三维立体建模,从而得到糙率、孔隙度等参数,在出海考察中实地观摩,在实验研究中钻研技术,将专业知识学在实践一线。
同时,刘佳昊充分重视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参与宿舍与校园文化建设,带领宿舍成员共同学习,连续两年获评“文明宿舍”称号,在人文社科竞赛、文艺体育活动中均有斩获佳绩,先后获得两次四史知识竞答“先进个人”、港航杯羽毛球赛男子双打冠军、廉洁伞创作大赛二等奖、时代歌曲串烧歌唱比赛一等奖等十余项荣誉,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志服务社会,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学生工作是刘佳昊落实“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的关键阵地。作为年级组织委员,他是港航院2020级第一批党员,协助辅导员整理党员材料、推进党务工作;作为学习委员,他是协助任课教师落实教学任务、帮助同学解答疑惑的助手,多次参与学院“同舟课堂”系列讲堂为大家讲解工图、梳理高数知识点、为大一学弟学妹讲解数学竞赛经验,利用工程制图技能参与教材绘图工作,在奉献中发挥其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社会实践是刘佳昊努力服务社会的重要战场。在校期间,他累计进行三十余次志愿活动,将青春时光融入奉献服务中;参与5次社会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研、“商渔共治”行动下通航安全措施考察、红色基地调研家乡红色资源、家乡抗洪救灾、“源泉工程”返母校宣讲等不同主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荣获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2021年暑期,河南遭遇7·20特大暴雨灾害,位于周口的扶沟县城承担主要泄洪任务,刘佳昊为家乡抗洪出力,卸下从四面八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送来的救灾物资,同时装填物资为乡下受灾区送去。除此之外,他还在安置点安抚来自乡下的老人与孩童。志愿结束时,刘佳昊获评“扶沟抗洪志愿优秀个人”称号,以青年学子的奉献精神和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生而逢盛世,青春当有为。”刘佳昊将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以“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勇气,以自信自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用矢志不渝的奋斗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用不断提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书写水利学子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