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镇——成长,永远在路上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1-11-24浏览次数:10

个人简介

耿镇,男,汉族,中共党员,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河海大学2017级“英才计划”班副班长,“1442工程”学员,曾担任机电工程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现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录取攻读博士学位。绩点排名1/92。


个人荣誉及奖项

奖学金类

1.2017-2018年国家奖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2020年度严恺奖学金一等奖/严恺教育科技基金评奖委员会

3.2017-2018学年河海大学学业优秀、科技创新、精神文明奖学金/河海大学

4.2018-2019学年河海大学学业优秀、科技创新奖学金/河海大学

5.2019-2020学年河海大学学业优秀、科技创新、精神文明奖学金/河海大学

竞赛类

1.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际二等奖

2.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及科技竞赛决赛全国二等奖

3.2019年第十三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一等奖

4.2018年第十二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分赛区三等奖(团体排名第二) 

5.2018年第十五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三等奖

荣誉称号类

1.2017-2018学年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河海大学

2.2018学年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共青团河海大学委员会

3.2019年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共青团河海大学委员会

4.2019-2020学年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河海大学

5.2019-2020学年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河海大学


个人事迹

进入河海大学,第一次面对图书馆门口“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16字校训,当时懵懂的他并不能理解这16个字背后的深意。直到在河海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他全面了解了河海校训和严恺老校长的渊源,他告诉自己,要时刻牢记老校长的教诲,领会校训精神,在河海大学学好扎实本领,不断求索。

积跬步而至千里

初入大学,耿镇偶然与已保研的学长贾朋聊天,了解到了保研这一途径,当时对自己高考成绩不太满意的他,心中已然种下保研的种子。时间缓缓流逝,他心中保研的想法逐渐坚定,对自己大学的规划也逐渐清晰起来。耿镇把保研的目标挂在远方作为自己的启明星,要保研,不仅要有数一数二的绩点排名,还需要良好的科研能力。于是,他开始注重对科研能力的培养,遇到实验室的陈秉岩和苏巍老师,耿镇感到非常幸运,在两位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他在科研之路上缓缓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在课程的学习中,耿镇认为,当不以应试为目的去学习一门课程时,才能真正把它学好,他最喜欢陈老师的创新工程实践课和多学科交叉课,这两门选修课应用性强,让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从最基础的课程学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应用,耿镇就这样一步步走上自己的科研路。

走过的路,用实验丈量

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让耿镇获益匪浅,大一下学期,由于优异的高数成绩和对物理的浓厚兴趣,耿镇在学长的推荐下加入了物理实验室,这个决定对他的大学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耿镇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说:“实验室的经历是我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也是收获最多的经历。我学习能力的提升,科研思维的形成,科研能力的锻炼,很多学习思维方式和方法都是在实验室获得的,几乎所有的科研成果也都是来自实验室的学习。”他自述除了上课和平时运动和工作,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日复一日的努力也终有回报,他在实验室主持过一个大创项目,参与过三个大创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实验的过程并没有顺风顺水,耿镇撰写第一篇论文时,由于没有经验,他写的论文结构不清晰,英文表达有问题,被多次拒稿。耿镇压下失落的情绪,打开被拒的稿子,咬咬牙,改了再交,一次又一次,期间也曾数次崩溃,也想要放弃。但是,看着耐心指导自己的苏巍老师,他逼着自己坚持下来,最终,这篇论文被SCI收录。

耿镇印象最深的是项目装置参加节能减排比赛的日子,那段时光非常痛苦,他经常熬夜通宵做实验、写说明书,摸着石头过河,和同伴讨论思考装置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呈现方式等等。透支精力进行繁重的工作导致他身体非常虚弱,开始发烧并且得了肺炎,过了整整一个星期才缓过来。“很累。”他说,“但是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不能放弃,要坚持下去,当然,最后我们也成功了。”耿镇也参加了今年的节能减排决赛,答辩前一晚到凌晨四点还在修改视频,背稿子,一直到答辩结束才感觉自己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比赛中,耿镇感受到了团队协作时,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断奋斗,相互鼓励的归属感,以及团队的努力得到回报时的成就感,那是历尽千辛万苦终得云开见月明的莫大喜悦,像有人用微笑的眼睛望着你,告诉你:“你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

做实验,也爱实践

耿镇喜欢泡在实验室,但他的生活绝不只有实验,他热爱跑步,空闲时会和朋友去梵高艺术馆玩,大一时他参加了高数帮扶活动,给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补习高数,每年的献血活动也总会有他的身影。耿镇前后担任了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和部长等职位,他对自己的工作认同感很高,一丝不苟地完成机电院的团员资料的整理、信息的核对、评议表审核,党支部党员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多次组织团日、党日活动等事务。工作之余,耿镇和团委的干事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结伴到江西南昌和赣州寻找红色记忆,重走长征路,他们参观了位于赣州的长征纪念馆和南昌的纪念广场。那时正值夏天,酷暑难耐,他们不畏炎热,寻找红军的长征足迹。耿镇联想到八十多年前红军在艰苦条件下的伟大征程,对红军的敬意油然而生,最后“红色寻迹逐梦”实践团获河海大学优秀实践团队称号,这次经历也为他的科研路提供了精神支柱。

陈秉岩和苏巍老师还带耿镇参加了全国第 18 次光纤通信暨第 19 届集成光学学术大会 (OFCIO)、第八届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大会(AOPC2019)等会议。看到了专业领域的教授分享成果,了解了领域内最新的成就,仰慕之余,耿镇科研的决心更加坚定。

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无论是第一次做实验写论文时的初窥门径,还是参加创新比赛时的不懈努力,亦或和陈秉岩和苏巍老师一起参加各个国际会议和国家级会议时的忐忑和欣喜,都为耿镇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地基。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到自己的思维方式,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而这些能力又促进他取得更好的成果。他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优秀的学长学姐和耐心引导自己的老师,也时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且正努力提高自己的执行力。耿镇希望自己能坚守对科研的热爱,在实验中继续求索。

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从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探索,永远追求进步是耿镇的信条。每一次的选择和挑战都让他更加成熟,坚定地迈出每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在以后的每个角落贡献自己的河海力量。